基本信息

北门锁钥

发音:běi mén suǒ yuè

简拼:bmsy

类型:中性成语

结构:偏正式成语

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指军事要地。

出处:《宋史·寇准传》:“主上以朝廷无事,北门锁钥,非准不可。”

解释: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。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。

示例:这座边城处于战略要地,是我国的北门锁钥。

北门锁钥

春秋时期,秦国派杞子、逢孙、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,却美其名曰为: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。

公元628年,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,说他已“掌其北门之管”,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,如果秦国进攻郑国,他将协作内应。

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,觉得机不可失,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,立即派孟明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。

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,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:“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,到时我来收你的尸。”

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,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,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。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,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。弦高说:“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,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。”

弦高的这一举动,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,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,所以进军犹豫不决。

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,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,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“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”,即人人扎束停当,兵器磨得雪亮,马喂得饱饱的,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。对此,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:“很抱歉,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。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,你们跟他走吧!”

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,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。孟明得知此消息后,也怏怏地下令撤军。

成语“北门锁钥”即来自于典故中“掌其北门之管”,指军事要地。

张知白为参知政事,尝言参政之名,实贰彼相,礼当隆之,每乘马直入政事堂下。寇准镇大名府,北使路由之,谓准曰:“相公望重,何以不在中书?”准曰:“主上以朝廷无事,北门锁钥非准不可。”李允则守雄州,匈奴不敢南牧,朝廷无北顾之忧。一日,出官库钱千缗,复敛民间钱,起浮图。即时飞谤至京师,至于监司,亦屡有奏削。真宗悉封付允则,然攻者尚喧沸。真宗遣中人密谕之,允则谓使者曰:“某非留心释氏,实为边地起望楼耳!”盖是时北鄙方议寝兵,罢斥堠,允则不欲显为其备然。

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。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。

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。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。

与北门锁钥相关的成语